close

農曆春節的腳步接近,免不了要來個年終大掃除,但也令家有幼兒的媽媽覺得壓力沉重,因為帶著寶寶要怎麼大掃除呢?也許看完本篇文章,今年年終大掃除,媽咪不再是個孤軍奮戰,也許說不定還會多一位家事小幫手喔!



你還以為做家事只是婆婆媽媽的工作嗎?實際上,從小培養寶寶做家事的習慣,除了能增添他的責任感和自信心外,還能促進其大小肌肉及邏輯思考概念的發展喔!


在傳統的家務分工中,洗碗、掃地、洗衣服、整理家務等,彷彿都屬於媽媽的工作,可是實際上,大家都是家中的一份子,依「使用者付費」的概念看來,每個人在家中吃飯、睡覺、休憩、活動,自然該為家付出一點心力,如共同分擔家事。而這個觀念更應該從小培養起,如果你還是小寶貝的「超級瑪麗亞」,老是幫他收拾東西、自己默默整理家庭環境,就喪失培養寶寶各項能力的好機會!


從今天起,不妨試著讓孩子一同參與,讓他了解家事就是大家的事,並且從中學習各種生活自理技巧。


本文摘錄與更多優質文章請參閱/寶寶小天才雜誌、撰文/伍偉婷;諮詢/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幼保科講師蔡菁菁、台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園長 王秋月


家事不只是媽媽的工作


一般大眾對家事的定義不外乎是洗衣、做飯、打掃家中等家務事,不過,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幼保科講師蔡菁菁表示,廣義的家事是指「家中的每件事」,除了具體的清潔工作之外,更包含了為自己的家盡一份心力,並享受愛與被愛,就此來看,每個人都是家庭中的一份子,做家事不只是媽媽的工作,而是每個家人的責任。


由於每個家庭生活型態以及需求不同,家事分工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著,且長久以來,家庭皆已習慣這個模式,若是沒有從小養成做家事的習慣,並讓家人都認為家事就是媽媽的工作,當孩子大了,要求他幫忙卻討價還價,也就不能怪誰了!


台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園長王秋月也表示,家事就是所有家中的事,但幼兒能力有限,需要學習做的家事應該是和自己生活有關的事,簡單的說,即學習自理能力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,這些能力和習慣可視為苦差事,也可以是個人生活上的小動作,像是把自己的鞋子放回櫃子中、把外套掛起來、小背包收好等,其實只是舉手之勞,但積少成多就變成需要整理的家事了。王秋月指出,應該從小讓寶寶習慣這樣的動作,而不要讓他認為是件苦差事,如果每個人都能把和自己有關的生活事務有條有理的處理好,那麼,家中真正要處理的家事就不多了。家長往往忽略此種生活技能的培養,僅讓孩子專注於學業,每件事都幫寶寶做得好好的,長久下來,孩子自然缺乏自理能力。


做家事的五大意義


家事對大人來說似乎只是苦差事,不過,讓孩子從小練習做家事,不僅是為父母分憂解勞,對他未來的發展也有相當大的幫助喔!


一、練習動作技能:不同的家事可運動到不同的部位,像是折衣服可練習到小肌肉,擦地板則是運用到大肌肉。


二、培養責任感:做家事看起來似乎只是簡單的重複性動作,但讓孩子先從和自己相關的事情做起,再擴展到其他家人,讓他為家中盡一份心力,從中可培養責任感,因為家事就是家中每個份子的共同責任,整理自己的東西更是責無旁貸,大家一起使用空間,自然有責任參與整理、打掃。


三、增加自信心:蔡菁菁表示,孩子在做家事的過程中還能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。雖然年紀還小,不能做得完美,但在練習的過程中,寶寶會發現自己有能力完成1件事,從中獲得自信心。擁有自信的孩子,較不怕面對挫折且勇於探索,對於未來的學習頗有助益。


四、學習解決問題:剛開始學習做家事,一定有做不好的時候,但媽咪不需要著急,在練習過程中,孩子會觀察媽媽的做法,媽咪也可一步一步的帶領他,透過模仿媽咪的動作完成家事,也可讓孩子思考「怎麼做才做得好」,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

五、練習分類配對與收納:家事中除了常見的打掃清潔外,也包含了許多收納整理的部分,這個部分可讓孩子練習分類與配對,例如:襪子手套要一對一對的摺在一起。此外,將衣、襪、裙、褲等衣物根據屬性,放進不同抽屜,還能讓孩子學習物品的收納與管理。


成熟度足夠即可開始


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不同,只要寶寶聽得懂指令,動作上也具一定的成熟度,不妨就開始讓寶寶練習做家事。王秋月表示,依發展常模來看,1歲半左右就能拿湯匙吃飯,也已經聽得懂大人的話語,就讓孩子練習一些需要小肌肉動作的家事,像是把自己的小襪子放在櫃子。王秋月更提醒父母,要隨時留意孩子的動作發展進度,只要他的能力達到了,就應該提供機會練習,而這些機會就是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。


家長的五大正向態度


不論家長讓孩子練習做家事的出發點,是想為自己分憂解勞,或是訓練他的生活自理能力,在培養的過程中,成人所抱持的態度幾乎是成敗的關鍵,不可不慎!


一、對家事持正向態度:孩子具有敏銳的觀察力,能感受成人的情緒,如果媽媽做家事時心情愉快,甚至邊打掃邊唱歌,孩子看見了必定想要搶著做家事,但若是母親常抱持負面的態度做家事,甚至還埋怨、面露不悅,讓孩子感覺到做家事是件不好的差事,他自然不願意一起幫忙。因此,蔡菁菁建議母親,如果要培養孩子做家事的習慣,自己也要享受家人服務的樂趣。


二、以身作則:孩子23歲時的模仿力正強,要他學會做家事,父母就要提供良好的身教示範,例如要求孩子把東西收好,而家中的其他大人卻隨手擺放自己的物品,孩子的心裡勢必出現矛盾,王秋月表示,為人父母想要孩子養成做家事的好習慣,千萬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說一套做一套。


三、把家事當遊戲:孩子的生活充滿了各種遊戲和想像,對孩子來說,從遊戲中學習是最自然的方式,所以,不要把家事當成1種工作,應該讓孩子認為是遊戲,像是擦桌子的遊戲、摺衣服的遊戲,孩子自然能快活的沉浸其中,並想辦法玩好這個遊戲。


四、懂得欣賞孩子:雖然做家事的習慣可從小培養,但是媽咪也必須了解,愈小的孩子能力愈有限,不可能將家事做得完美,要懂得欣賞寶寶用心和認真的過程,而不是只以結果評斷孩子。


五、讓孩子享受參與的感覺:兩歲左右的幼兒常是個熱心的小大人,因為他們感覺到自己的行為能力很有用,便想要找機會實現,若是媽咪不願意放手、不願意讓孩子參與,孩子反倒會感到綁手綁腳,時間久了,自然也不再主動想和媽咪一起做些什麼。蔡菁菁提醒媽咪,要享受孩子主動幫忙的時刻,讓他做些在能力範圍之內的事,並且給予正向的回饋,但勿抱過高的期待。


讚美要具體


幼教專家總說,要多鼓勵、讚美孩子,但蔡菁菁表示,讚美也要清楚具體,讓孩子知道他好在哪裡,例如孩子擦桌子,不要只是籠統的說:「哇!你好棒喔!」不妨跟孩子說:「你擦得好仔細、好認真喔!」像這樣的讚美方式能讓寶寶了解他是哪裡做得好。另外,在與孩子一起做完家事後,不妨和他坐下來喝杯水、吃點心,並告訴他:「辛苦了,乾乾淨淨的看起來好舒服喔!喝杯茶休息一下吧!」讓孩子了解做家事不是為了討媽媽歡心,而是享受做完家事的成就感。


寶寶做家事囉


家事的種類眾多,只要是任何和家中相關的清潔整理事物都可包含在內,不過,幼兒的能力有限,在此僅列舉幼兒能力範圍內可完成的項目,教媽咪怎麼和孩子一起做家事!


家事一:擦桌子


訓練能力:這種擦拭的動作會大範圍的運用四肢,讓寶寶練習大肢體能力。


步驟一、給孩子專屬的用具:蔡菁菁表示,給孩子幾條專屬於他的小抹布,當媽咪在擦桌子的時候,讓孩子一起進行,這個專屬的用具能讓他感受到被重視、被肯定的感覺,並且認可自己親身參與的重要性。


步驟二、從小地方開始練習:王秋月表示,不妨先讓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用餐後的桌面,這種小範圍的擦拭當做最初的練習,給他一條小抹布,大人在飯後也整理桌面,做良好的示範,一邊帶領寶寶做擦拭的動作。


步驟三、用技巧進行大範圍的擦拭:小範圍的擦拭進行一段時間後,便可開始練習大範圍,像是擦桌子、擦地板。不過,幼兒最初還不能清潔得很徹底,媽咪可跟孩子說:「我從這邊開始、你從那邊開始,等我們都到中間的時候再交換」,那麼,寶寶一開始擦得不乾淨之處也會經由媽咪再次清潔而潔淨,而寶寶也能練習擦拭的動作,並且享受自己努力後的成果。當寶寶做完時,雖然擦得不乾淨還是要跟他說,「哇!你擦得好用力喔!辛苦你了!」擦地板也可比照同樣的做法。大部分的媽咪可能會認為寶寶擦不乾淨,到頭來還是得親自再做一次,不過,兩位專家都認為,父母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,要能包容不完美的表現,讓他從每次的動作中學習且獲得進步。


家事二:收納


訓練能力:學會收納的前提是要知道東西放在哪裡,可訓練孩子有組織、有系統的管理物品。


步驟一、將收納處規劃清楚:家中的家事大部分都和收納有關,讓每個東西回到原本存放的地方就是收納。對孩子來說,可從放他自己的水杯、玩具開始做起,但父母須先規劃出明顯的收納處,讓孩子知道東西該放在哪。


步驟二、家長一起示範:若要孩子從幼兒園回家後,懂得把包包放在1個固定的地方,不妨在門口附近放置1個小籃子,旁邊也放一個裝爸爸公事包的籃子,爸爸一下班就要將包包放在籃子裡,示範給孩子看個幾次,他自然也會養成把包包放到籃子的習慣。


家事三:摺衣服


訓練能力:小肌肉動作必須夠靈巧,同時,手眼協調性佳,才能夠將衣服摺得整齊,摺衣服便能同時訓練這兩項技巧。


步驟一、從自己的小衣物「玩」起:當媽媽在摺衣服時,不妨帶著寶寶一起做,蔡菁菁表示,如此能避免幼兒感到無聊而在一旁哭鬧。先給他一件自己的小衣服或是小手帕,自己摺衣服時,舊帳他在一旁「玩」衣服,媽咪也可以要他跟著媽媽一起折,只要孩子有摺的動作,媽咪應口頭表示鼓勵。


步驟二、請孩子跟你這樣做:「摺衣服」這個動作對孩子來說是陌生的,一開始,他會不知道該如何著手,此時,你不妨跟孩子玩「請你跟我這樣做」的小遊戲,讓他依樣畫葫蘆,慢慢地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將一件衣服摺好,當寶寶明顯能將一件衣服摺得較為平整時,一定要和他說:「哇!你好棒喔!摺得好漂亮!」。


家事四:擺碗筷


訓練能力:擺碗筷除了需要足夠的小肌肉能力,以拿穩碗筷之外,更需要良好的邏輯配對概念,以確定需要的碗筷數量。


步驟一、先確認小肌肉動作發展:在用餐前,能讓孩子學擺碗筷、發湯匙,不過,王秋月提醒家長,要看孩子的身高是否足夠,且小肌肉發展是否成熟。可先請他依人數將碗筷擺到桌上,先讓他練習精確的小肌肉動作。


步驟二、按位置擺放:當孩子能夠將碗筷放到桌上後,再進一步訓練配對、邏輯的概念。媽咪可以跟孩子說:「1個人要發2枝筷子,我們總共有4個人,要發幾枝筷子?」然後讓他思考總共需要多少筷子,並且按照每個人做的位置擺放好,無形中,將數的概念和做家事結合,可說是一舉兩得!做家事也有大學問,親愛的媽咪們,不要再一手包辦所有家務事,試著放手讓寶寶幫些小忙,對他的發展絕對有益喔!


引用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daystar-dayspa/article?mid=24508&prev=24558&next=24455&l=f&fid=69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私立向暘托嬰中心 的頭像
    私立向暘托嬰中心

    台北市私立向暘托嬰中心

    私立向暘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